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高考志愿 > 文章正文
 
专家支招:知分填志愿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?
2007-4-9 10:30:00 来源:2exam.com整理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,实施数年的考生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做法今年将有望成为历史,我省高招的一项重要改革形式“知分填志愿”正在紧张酝酿中,不久将揭开盖头。

  所谓“知分填志愿”,即是考生高考成绩、分数线,甚至分数段人数、考生成绩排名公布后,考生根据有关信息再行填报高考志愿。由于习惯于传统的“估分填报志愿”,许多老师、家长和考生对于这种新型的志愿填报方式并不甚了解和掌握,本报由此特别邀请了数位业内嘉宾走进《教育视线》“教育会客厅”和广大读者畅谈“知分填志愿”的利弊和方法以未雨绸缪,仅供参考(有关政策最终以安徽省教育厅文件为准)。

  明明白白“撞车”

  王 勇(合肥一中副校长) 在我国,高考填志愿有三种形式:考前填志愿、估分填志愿、知分填志愿。既然是志愿,就涉及双向选择,就得承担一定风险。相比较而言,虽然“知分填志愿”相关配套政策还没出台,但从字面上理解,就可知“知分填志愿”比“估分填志愿”肯定少了“估分”环节,这就进一步降低了风险,此政策的出台也就更能维护考生利益。但“知分填志愿”还是不能规避志愿“撞车”,可以说,“估分填志愿”稀里糊涂“撞车”,“知分填志愿”就是明明白白“撞车”。

  不管是哪一种志愿填报方式都有利有弊,然而,学生家长总是希望得到高校100%的承诺,总想把这项风险转嫁给高校。由此,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情况下,“知分填志愿”让中学工作量加大,学校不仅要为高校与学生牵线搭桥,给学生提供各个高校的信息,还要为学生解析相关的专业等等。

  “高分数段”学生将受益

  牛和荣(合肥六中副校长) 学生家长最担心的是教育不公平,因此假如实行“知分填志愿”新政,有必要在细节上维护最广泛考生的利益。众所周知,高招政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在老百姓的心目中,现在依然比较“神圣”。因此,如何保住这方净土、绿洲?如何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,如何杜绝利用社会关系走“后门”等问题必将成为关注的焦点。

  另外,在高校招生方式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,“知分填志愿”可以确保“高分数段”学生顺利“走掉”,并被录取到比较满意的学校、专业。在一定程度上,“知分填志愿”遏制了因高分“撞车”而复读的恶性循环,同时保证了“高分数段”学生的切身利益,为社会、家庭、学生节约了不必要的投入,最终实现了分数与志愿的匹配,彰显高招的公平、公正。

  同时,为了能更好地对学生负责,为家长提供方便。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在分数条上标注考生的全省名次,在媒体上公布各个分数段的考生人数。同时,高校不能只录取第一志愿,要理解考生填报 “第二志愿”的心理。对于考生来说,就更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、兴趣、爱好填好志愿,不可盲目投向热点城市、热门高校和专业。

  对高校招生冲击很大

  陈明华(合肥八中副校长)“知分填志愿”有利有弊,相比较“估分填志愿”而言,“知分填志愿”对估分不准的考生更有利。同时,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,“知分填志愿”可能带来的只是压力小了,从根本上讲,看着分数填志愿,难度系数还是没多大变化,因为同等档次的学校很多。

  我认为,假如实施“知分填志愿”政策,高校在皖招生将受很大冲击,比如考生填报某海洋大学,在不知分的情况下,就可能为了稳当而填报。但分数一旦揭晓,填报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,这必然会影响到外省普通高校在安徽的招生计划。我还是比较赞成去年实施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,如果“知分填志愿”还能保留平行志愿这类政策,那就最好不过了,如果不能这样操作,我认为其优势不大。

  填报志愿风险没降低

  唐 华(合肥一六八中学副校长) 假如实行“知分填志愿”政策,其配套政策的出台应该听听中学方面的意见。我个人认为,它还是没有降低志愿填报风险,可能给学生和家长在感觉上觉得好一点,相比较而言有了一定的把握,但结果没多大区别。因为即使你知道自己分数而填志愿,但对其他考生的更详细信息还是弄不清。

  “估分填志愿”改为“知分填志愿”,只是志愿方式的改变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如果要改革,就得让眼光更宽广,改革高校的录取方式。摒弃“卷子”填志愿的方式,加强学校自主招生,让学生上自己愿意上的学校,让高校招自己想招的学生。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